讲究
寿衣数量与穿戴时间:寿衣的数量一般为单数,上衣和下衣的数量通常不会相差两件,如五件上衣配三件下衣。寿衣应在老人去世前穿戴,以便老人能够体面地离开人世。
寿衣材质与形式:寿衣的材质多为棉、绸或真丝等,但忌讳使用皮毛和绸缎,因为皮毛可能意味着来世转生为兽类,而绸缎的“缎”字与“断子”谐音,寓意不吉。寿衣的袖子要足够长,以遮住死者的手,寓意为“衣不露手”,避免逝者转世为叫花子。寿衣上一般没有扣子,而是使用带子系扣,寓意为“带来子嗣”。
寿衣制作与穿戴人选:寿衣的制作过程中,针线工艺不能打结或使用疙瘩袢,所有飘带、领带最好都不打结。寿衣的穿戴一般由子女或专门的人负责,未婚单身子女通常不参与穿戴过程。
禁忌
忌现用现做:寿衣应提前准备,避免事发突然时来不及准备,同时也符合传统丧俗观中老人去世前穿的衣服可全部带走的观念。
忌双数与特定材质:寿衣的件数要求单数,里外的数量是三件、五件等,以和在世的习惯相区分。同时忌讳使用皮毛和绸缎等材质。
忌眼泪落在寿衣上:在换寿衣时,无论子女有多么悲痛,都不能将眼泪滴在寿衣上,否则死者会不安宁。
穿寿衣是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的重要环节,它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和对来世的期许。以下是一些关于穿寿衣的讲究和忌讳的详细信息:
一、服饰选择
材质:
寿衣的材质通常选择棉、麻、绢等,避免使用缎子(因与“断子”谐音,被认为对后代寓意不利)和皮毛(人们认为人尸与兽革混杂在一起会无法辨别)。
棉衣是常见的选择,因为阴间被认为是一个常年阴冷的地方,穿棉衣可以抵御寒冷,让逝者感到温暖。
颜色:
寿衣的颜色多为深色,如紫、蓝、深咖、浅咖等,避免白色(如同一块冰,背在背上是不吉的)和黑色(怕后代绝子绝孙)。
款式:
寿衣的款式多样,包括古装、中山装、现代西服等。古装寿衣方便逝者去见先死的祖宗,实现“认祖归宗”的目的。
无论选择哪种款式,都应注重衣、裤、鞋、帽、被的搭配,确保款式、色彩、图案的协调统一。
二、搭配与佩戴方式
件数:
寿衣的件数通常为单数,如三件、五件、七件等,上下衣的件数通常相差二,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。
夭寿者(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)一般只能穿三件。
穿衣不露手:
寿衣的袖子要长到能盖住逝者的双手,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逝者“衣不蔽体”,更是为了遮住腐败的遗体,给人一种安息的感觉。
穿衣不系扣:
寿衣通常使用带子系扣,而不是扣子。因为“扣”有“扣走”的谐音,可能会被视为把孩子的福气扣走。
现在寿衣店里卖的寿衣,有的有扣子、有的没有扣子,如果家人买的是带扣子的寿衣,建议穿戴时不要把扣子扣上,用腰带象征性系上即可。
四季要穿棉:
不管逝者是在哪个季节去世,寿衣都要穿棉衣,以抵御阴间的寒冷。
最后穿寿鞋:
寿鞋一定要等到最后穿,如果老人穿好寿衣还没有断气,就不能把寿鞋给穿上,因为老人穿上寿鞋就等于脚踩莲花永登极乐了。
这些讲究和忌讳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,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敬畏与理解。在遵循这些传统习俗的同时,我们也应尊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个人选择,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面对生命的终结。